沐鸣2娱乐

沐鸣2娱乐网站xml地图
自强   勤奋   务实   创新
党政办公室电话🧹:0871-65010818
招生咨询电话:0871-65015065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通知公告

【重要】我院2020年高职扩招考试说明

作者: 来源🤜🏽:发布时间🍑:2020-10-15阅读🪺:1531

一、考试

(一)评价方式

本次高职扩招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尤录取,满分300分🙅🏿‍♀️🧑‍💻。考试内容分为语文、数学、英语、治、职业适应性测试5个部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分各占50分,职业适应性测试占100分。各科目命题由我院抽调能力强🧎‍♀️‍➡️、学科知识精深的老师负责🧭,具体命题依据详见附件。

(二)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1026日至112日👀。具体考试时间以我院官方网站公布为准。

(三)考试方式(均为开卷考,以下考试方式二选一)👨‍🎤:

1、网络远程测试

2、现场答题

(四)录取查询

2020年1115日前🍻,考生可在云南省招考频道网上查询录取结果。

 

二👩🏼‍🎤、考生个人防疫指导

参加现场考试答题的考生笔试全程佩戴口罩,保持手部卫生、主动配合体温检测、接受“健康码”验证👰🏻‍♂️,留意周围人员健康状况,避免与可疑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近期有青岛旅居史的考生请提供考试前近3天的核酸检测报告。

 

三、附件

 

附件1       

数学考试大纲

说明:考试大纲包含九章数学考试内容,考试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和“掌握且熟练运用”四个层次.

 

第一章基础知识

一、数与式

(一)有理数

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会进行有关计算,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及其混合运算。

(二)代数式

1.理解代数式、有理式、整式、分式💈、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会把简单的数量关系列成代数式🏊🏼。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公式和法则进行计算。

3.掌握幂的运算性质及整式乘、除的运算法则,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公式和法则进行计算🏌🏻‍♂️。

4.牢记7个乘法公式📟,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公式进行计算。

5.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能区分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及一般步骤🚵🏼‍♂️,并能熟练地进行因式分解。6.理解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符号的变化法则、四则混合运算和乘方运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式的约分、通分和分式运算。

7.理解有关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和实数的概念,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和二次根式的性质,掌握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方法🚁,并能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

 

二、方程与方程组

1.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

2.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运用方程的同解原理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了解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3.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掌握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道理🙋‍♀️,掌握验根的方法,能列出分式方程解有关的应用题。

4.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了解配方法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能应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能利用求根的方法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二次三项式,并能熟练地选用适当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和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5.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概念🥡,能熟练地用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

 

三、指数与对数

(一)指数

1.理解零指数🧓🏻🚵🏻‍♂️、负指数、分数指数幂的概念,能熟练地进行负指数与分数指数的互化🤽‍♀️。

2.了解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对于所有的有理指数幂都适用,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法则进行各种指数的运算。

(二)对数

1.掌握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式与指数式的区别与联系。

2.熟练地掌握积♗、商、幂🐨、方根的对数运算法则。

3.理解常用对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换底公式,能熟练地运用这些性质和公式进行对数的运算🖐。

 

四🦹🏽‍♂️、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

 

第二章集合、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一、集合

(一)了解集合的概念.能熟练地运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表示集合(知道什么是集合🔌、什么是集合的元素,能正确地利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给定的集合,以及判定给定集合的元素)🤚🏽。

(二)了解空集、子集、真子集、交集🍋、并集的概念,并会正确使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知道什么是空集,熟悉空集的符号;知道什么是子集🚎,什么是真子集,什么是集合相等,会判定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或真子集和两个集合相等,知道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

(三)掌握集合的交、并运算。

 

二🧓🏽、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一)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可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不等式(简单)的解法。

(二)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有两种方法🚞,即分组法和抛物线图象解法)。

(三)掌握绝对值不等式|x<a🧑🏻‍🦯、|x>a(a>0)的等价不等式.会解形如|ax+b<c(c>0)(或≤c)和|ax+b>c(c>0)(或≥c)的绝对值不等式。

 

第三章函数

1.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的定义域;会求函数y=f(x)x=a处的函数值f(a).了解区间的概念,会用区间表示数集。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增函数👨🏿‍🎨👆🏻、减函数、奇函数、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3.理解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图象性质,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它们的解析式。

4.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了解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

5.会用配方法化函数y=ax2+bx+cy=a(x+m)2+n的方法🧙🏿‍♂️,掌握函数y=ax2+bx+cy=ax2的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6.根据已知条件,会用待定系数方法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7.会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8.了解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图象和性质;会利用性质比较值的大小。

 

第四章三角函数

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2.理解弧度制的概念,能熟练地进行度与弧度的换算🛒。

3.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熟练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域.牢记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以及0⏮、π2、π、3π22π和π6🚿、π4🖲、π3角的三角函数值。

4.理解同角三角函数间的8个基本关系式和诱导公式💨,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公式解决有关的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及恒等变换。

5.会解决已知某个三角函数值求角及该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的问题。

 

二🤳🏿👩‍❤️‍👩、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的画法,会用“五点法”画出正弦👩🏿‍🍳、余弦函数图象的简图🌔,能利用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了解并说明其性质(包括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和单调性)。

2.会用三角函数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3.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

4.了解正弦型函数y=Asin(wx+φ)的图象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出其简图🤧;会准确求出其周期、最大(小)值。

5.了解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图象的画法,并能画出其简图🐾🪬,能利用其图象说明正切👩🏿‍🌾😆、余切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和单调性。

6.会用三角函数的性质比较三角函数值的大小👷🏻。

 

三、加法定理及其推论

1.熟练掌握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加法定理,掌握正切函数的加法定理🚀。

2.理解并掌握二倍角、半角公式🏊‍♀️。

3.会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证明简单的三角恒等式。

 

四🤌、三角函数的应用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会用它们解直角三角形🥊、进行恒等变换及解决一些应用问题。

2.掌握正弦🙌🏿、余弦定理🌶,会用它们解斜三角形及简单的应用问题,会根据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求三角形的面积🧽💊。

 

第五章平面向量

1.理解向量的概念🧝‍♀️,理解向量组共线与不共线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法的运算.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条件。

3.理解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

4.理解向量的内积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掌握用直角坐标计算向量的内积公式.会利用向量的内积计算向量的长度、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了解两个向量垂直的条件。

5.理解平面向量的直角坐标的概念.掌握用坐标进行向量的加法3️⃣、减法与数乘法运算。掌握向量的坐标与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

6.掌握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线段中点公式及平移公式。

 

第六章直线、二次曲线

一🌌、直线

1.了解有向线段的概念,掌握有向线段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熟练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

2.掌握直线斜率和倾斜角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熟练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及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能够根据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

3.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能够根据直线方程判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4.会求两条相交直线的夹角和交点坐标;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二、二次曲线

1.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关系.会根据曲线的特征性质,选择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出曲线的方程✊。

2.能解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会求出直线与曲线及两条曲线的交点坐标1️⃣。

3.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以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灵活运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

4.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性质🤹🏿‍♂️,并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其方程。

 

第七章多面体和旋转体

1.了解多面体和旋转体的概念。

2.理解直棱柱、正棱锥🟢、圆柱、圆锥⏳、球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3.了解直棱柱、正棱锥🙇🏼‍♂️👪、圆柱、圆锥、球的直观图以及直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4.牢记直棱柱♥︎、正棱锥🫱🏽、圆柱、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和球的表面积公式以及柱⛩、锥、球的体积公式。

5.能熟练地运用上述公式和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有关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八章数列

一🪫、数列的概念

1.了解什么叫作数列🎮、什么叫作数列的项,了解数列的表示形式👤🦹🏽‍♂️。

2.了解什么叫作数列的通项公式;已知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会求出指定的某一项;给出一个简单的数列的前几项🐷,能够通过观察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二、等差数列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理解公式中每一个字母的含义✝️;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会利用公式求公差。

3.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理解公式中每一个字母的含义👩🏿‍⚕️;能够灵活运用前n项和公式解题;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的公式解应用问题。

4.理解等差中项的定义🧜🏼‍♀️,会用等差中项公式解题👩‍⚖️。

 

三、等比数列

1.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

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理解公式中每一个字母的含义🌙;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会利用公式求公比。

3.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理解公式中每一个字母的含义🎦;能够灵活运用前n项和公式解题🏌🏻‍♂️🚸;灵活运用等比数列的公式解应用问题🧍‍♂️。

4.理解等比中项的定义🤱🏼🚣🏻,会用等比中项公式解题。

 

第九章复数

1.理解虚数单位、复数、虚数、纯虚数、复数相等和共轭复数的概念🤟;会进行数的分类☝🏽。

2.掌握复数的向量表示;理解复数的模和辐角的概念🙉😽,会求复数的模及辐角的主值𓀎。

3.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乘法运算、除法运算⛏,掌握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在复数范围内的解。

4.理解复数的三角形式🪤,掌握三角形式的乘法👲、乘方、除法运算。

5.理解复数的指数形式,掌握指数形式的乘法、乘方、除法运算✌🏿。

6.掌握复数的代数形式❔、三角形式和指数形式的互化。

 

 

附件2

英语考试大纲

英语复习的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等内容。考生应根据大纲的要求, 熟练掌握英语基本知识,并结合本书的基础训练进行复习🎒。

 

一🦙、语音

能运用拼读规则和国际音标拼读单词。

 

二🙎🏽‍♀️、词汇

1.掌握1200个常用词(含初中词汇)300个左右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此外,还要学习600个左右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词汇表中带“○”和“△”),但仅要求理解其在语篇中的意义。

2.能根据所学的构词法在上下文中理解派生词和合成词的词义。

 

三😰、语法

了解基础英语语法知识,熟悉英语语法的基本规则,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运用👭🏻。

1.名词。

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名词的复数形式、专有名词👉、名词所有格。

2.代词。

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疑问代词、关系代词。

3.数词(基数词和序数词)。

4.冠词(定冠词和不定冠词)。

5.介词(词表所列)。

6.连词(词表所列)。

7.形容词和副词。

(1)作定语、表语和宾语补足语的形容词用法。

(2)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方式⏲👷🏿‍♂️、条件、程度🐝👮🏿‍♀️、连接和关系等的副词用法。

(3)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

(4)含形容词、副词原级🐷、比较级或最高级形式的基本句型。

8.动词。

(1)动词的种类。

(2)动词的基本形式🦞。

(3)动词时态。

(4)动词的被动语态🏄🏻‍♀️🤦🏼‍♂️。

(5)动词的非谓语形式。

9.句子。

(1)句子的种类。

(2)句子的成分🩸🛎。

(3)主谓的一致关系🧔🏽。

(4)简单句的六种基本句型。

(5)并列复合句🍦。

(6)主从复合句⭐️👫🏼。

(7)倒装句🙎🏻。

10.构词法。

(1)合成法💱👩‍🦼。

(2)转化法🟢。

(3)派生法。

 

四、阅读理解

(1)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如信件、请柬、通知、便条和常见标志等。

(2)除课文外,补充阅读量应达到10万词🚳。

(3)能借助词典读懂难度略低于所学课文的文字材料,能够把握其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文字材料时,速度为每分钟50~70个词🎇。

 

五、书面表达

(1)能够基本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正确拼写学过的单词。

(2)能在30分钟内模拟套写60~80个词左右的语篇及便笺👩‍👧‍👦、短函等常见应用文🔚👰🏿‍♂️。词句达意,结构合理,无严重语法错误。

附件:话题

(1)个人情况(Personal information)🧜🏿‍♂️。

(2)家庭、朋友与他人(Families, friends and other people)🥣。

(3)兴趣、爱好(Interests and hobbies)

(4)计划与愿望(Plans and wishes)👩🏽‍🔬🚒。

(5)校园生活与日常活动(School life and daily routines)🔳🧑🏿‍💻。

(6)节假日(Festivals and holidays)🧖🏼‍♀️。

(7)天气(Weather)⛹🏽。

(8)文体活动(Sports, games and entertainment)

(9)购物(Shopping)

(10)职业(Jobs)🏌🏿。

 

附件3

语文考试大纲

语文考试的内容包括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三方面。

 

一、语文基础知识的要求

(一)语音

掌握声母🤘🏼、韵母、声调🚶🏻‍♂️‍➡️、拼写规则🤲🏻,能给常用汉字注音✸。

(二)文字

掌握常用的汉字,了解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𓀊、形声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

(三)词汇

掌握同义词、反义词及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辨析近义词、同义词,了解反义词。掌握常用的成语。

(四)语法

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能辨析简单的语法错误。

(五)修辞

掌握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排比、对偶🏋🏿‍♂️😡、双关、反语、设问和反问等修辞方式🪽。

(六)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七)了解与考试大纲要求的篇目有关的文学常识

 

二、阅读要求

(一)现代文

1正确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2能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3能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4能区别一般的文章体裁和文学作品的分类,正确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能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6能比较准确地分析整篇文章在写作方法和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

7能结合具体作品的写作背景,分析评价一篇文章或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文言文

1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

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

3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

4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别注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5能阅读和翻译浅易的文言文🫄🏼。

 

三🧑🏼‍🦱、写作要求

能写作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议论文以及简易的说明文🌈,做到切合题意、思想正确、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行文流畅、文面整洁,行款合乎格式🌘,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一)记叙文

了解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人称,能写景、记事🎏、状物、抒情。掌握几种基本的记叙方法𓀛。能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

(二)说明文

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及方法。说明事物能够抓住特征,掌握好说明事物的时间、空间、逻辑顺序💇🏻👆🏻。科学地说明事物的功用🕯、功能。要求语言准确♻,说明事物清楚◀️,说明事理明晰。

(三)议论文

了解议论文的基本要素,会写立论与驳论的议论文。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足,论证方法得当,层次清楚,合乎逻辑👨🏼‍🔧。

 

附件4

政治考试大纲

第一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

1𓀓、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实践中🐁,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

2、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全面展开和深入发展😹,邓小平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3、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十四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从九个方面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4、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一💾、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党的基本路线🧘🏿。

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5👃🏿、“三步走”发展战略。

6👩🏽‍🦲、改革开放理论。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9、祖国统一理论。

10、加强党的建设理论。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一、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篇之作

三、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作出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经历了一个酝酿、形成到逐步深化的过程。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坚决惩治腐败的要求;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进行了高度概括;党的十五大以后👩‍👧,中央对关系新时期党建工作全局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作出系统、科学的回答,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

2000年2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对“改进党的作风”进行了系统论述;2002531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理论体系的内在的逻辑联系;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终形成。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江泽民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江泽民提出21世纪头二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初步形成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深化了邓小平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丰富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愿望🧌8️⃣,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5🆙、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江泽民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思考🧚🏻‍♂️。他强调一定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8️⃣、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三节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1🫴🏼、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基本国情和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2🎎、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3、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科学发展观是在抗击“非典”疫情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20️⃣、科学发展观是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实践中不断充实和丰富。

3、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4🌆、新的困难和挑战推动科学发展观不断发展和完善。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1🚠、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

3、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统筹兼顾🙂‍↔️。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6👩🏻‍🦯、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探索的基础上,继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必然结论🏏,既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十六大以来的实践及成就昭示我们,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各方面建设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践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

 

第四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一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的伟大理论,具有显著的理论品质和本质特征🤵🏼‍♀️。

1♊️、主题的鲜明性。

2、理论的系统性。

3、思想的科学性🌜。

4、内容的开放性。

5🚔、实践的指导性🙋‍♂️。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色和实践要求

1🕵🏽‍♂️、理论特色🫔。

一是坚守真理👗、传承文明的继承性;二是与时俱进😡、引领未来的创新性;三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宗旨的人民性🧑‍🦱;四是实事求是、把握规律的科学性🫴🏼。

2🧦、实践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结合中国共产党执政68年、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飞跃,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

 

第二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略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

为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4✏️、坚持新发展理念。

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第三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表现在👷🏻:一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二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三是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四是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历史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人类文明进步史上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2💂🏿‍♀️、从中华民族复兴史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3、从人类文明进步史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第五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第一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个阶段”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个方面👊🏼。

1、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

2📜、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共享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中国梦三个方面的内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

 

三、奋力实现中国梦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第二节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𓀉,我们先后提前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目前,中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提出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行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1、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在政治建设方面,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在文化建设方面,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在民生和社会建设方面🏌🏿,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2021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招生考试说明政治考试大纲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

这一阶段的目标要求:一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核心竞争力名列世界前茅,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超越其他国家,建成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政治文明👳🏼‍♀️,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建成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国民素质显著提高,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和推动力🏦,建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四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社会文明🧑🏽‍🎨,城乡居民将普遍拥有较高的收入😀、富裕的生活、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公平正义普遍彰显🙆🏿,社会充满活力而又规范有序⏯,建成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五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生态文明,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普遍常态,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建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

 

第一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协调发展☪️,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开放发展👨🏿‍🚀,就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共享发展,就要不断把“蛋糕”做大,又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供给侧改革,一是要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二是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三是要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四是要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1、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𓀖、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3🤎、当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二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四是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五是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六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

 

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一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三是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四是要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三🪭、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地履行职能🚶🏻‍➡️。

2、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做好统战工作🐖。

 

四、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1🙍🏼、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必须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必须始终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必须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必须始终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

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一是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二是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三是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四是要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五是要秉持和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六是要携手同心共圆民族复兴中国梦👩🏿‍🌾。

 

第三节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建设好网络空间🤜;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凝练和集中表达,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四节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4🤽🏻‍♂️、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5🧑🏿‍🚒、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1🤏🏽、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2、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3👖、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4、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5、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1、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2、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3、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4🧙🏿‍♂️、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5、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第五节  建设美丽中国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只有尊重自然才是人与自然相处的科学态度。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

 

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1⛹🏿‍♂️、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2、坚持保护优先、节约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3、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4👬🏼、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三🏌️‍♂️👡、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必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𓀄👩‍👩‍👦‍👦,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用制度保障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推进绿色发展。

2🏣、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3、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4🧜🏿、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第七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一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全面小康有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更全面的要求,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小康𓀕,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2💦、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3🧛🏻、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4、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5🍁、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6、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2、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3、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4🧛🏿‍♀️、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一、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1👩🏻‍🍳、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2🦶🏼、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3、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4👱🏿‍♂️🚲、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5🧔🏽‍♀️、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6🚜、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向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

7、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实现路径。

2、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1、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2、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3、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4、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

5、处理好改革🙋🏼‍♀️、发展𓀑、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  全面依法治国

一🧚🏽‍♀️、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

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依法治国的探索,在取得成就的同时犯了一些错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大方针,经过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得到进一步完善,到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形成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方略🦹🏽‍♀️。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三、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

1✍️、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2、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第四节  全面从严治党

一、新时代党的建设

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

3✊、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目标。

“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

 

二、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1🪢、为什么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第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第二,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第三,注重抓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

2、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

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三🥜、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3、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4🦙、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

5、深化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第二编  政治法律常识

 

第八章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一节  物质和意识及其相互关系

一、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二、意识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①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𓀃,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意识作为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3、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通过实践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和能力🖖🏻🏋🏽。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①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的创造性;③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三、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并不等于哲学🤰🏼,哲学不是零星💆、分散的世界观,而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哲学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现实世界是否可以认识🍋‍🟩,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发展阶段。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

 

第二节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一、规律及其特点

1🐱、规律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一种本质的联系;规律是一种必然的联系;规律是一种稳定的联系📽。

2、规律有三个特点:规律的客观性;规律的强制性👨‍🏫;规律的重复有效性。

二、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又称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三、尊重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三节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主观与客观

主观是指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等意识现象👨‍🔬。客观是指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

我们在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的观点,要充分估计客观环境、客观条件对事物的影响,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能把主观认识与客观环境条件割裂开来。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实事求是即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去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实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辩证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必要性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

 

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1、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第一🧚🏼‍♂️,要自觉地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第二✊🏼🍬,要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反对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2、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

4🐀、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

 

第九章  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节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一、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是一个由无数事物、现象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存在着种种联系和作用;每一事物、现象各个组成部分或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互相作用的。联系的普遍性不仅表现为同一事物同它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相邻的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中,而且表现为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处于种种联系中👨🏿‍🦱。

掌握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对于指导我们实际工作具有重大意义🚶🏻‍♂️‍➡️:①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普遍联系及系统性能帮助我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②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普遍联系能使我们正确地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

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二、联系是多样的和有条件的

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在事物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这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重点,抓住本质的、必然的、内部的联系。

联系的条件性是指同特定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种要素的总和。任何事物总是处于一定联系之中,每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依赖于周围的其他事物📩,这些事物就是这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所以,一切以条件为转移,离开条件无法正确认识事物👳🏼‍♀️。

 

第二节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一、运动、静止及其相互关系

运动是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整个世界就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事物的运动是由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的。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物质运动分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五种基本形式。

相对静止有两种情形👶:一是事物的性质在一定的时间里保持不变;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的统一。②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③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二、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是一种运动🧨,从性质上讲,发展是一种前进运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从内容上讲🚵🏿🐴,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新陈代谢🦸‍♂️,除旧布新;从形式上讲,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发展不仅是运动,而且也是一个过程,即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新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战胜旧事物🏄🏿‍♀️,原因有三:①新事物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②新事物在本质上比旧事物优越;③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受到人民群众支持的新事物总是不可战胜的。但是🈸⛎,事物的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第三节  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由于物质世界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所以,我们在观察和分析事物时🧝🏻‍♀️,就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特别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化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二、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做好工作,就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第一,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第二🏨,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第三⚧,要坚持与时俱进🧙🏼,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第十章  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和分析事物

 

第一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矛盾🧀。矛盾即对立统一🌮,它是指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之间的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一切矛盾着的对立面,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这是矛盾的两种根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内在的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着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同一性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贯通;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为对立双方互相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表现为三个方面:①矛盾双方的相互差异🙌🏼;②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③矛盾双方的相互克服。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的。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发展🤚🏼。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推动事物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②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内容之一;③矛盾双方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促进事物的量变;②实现事物的质变。

三、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条件👬🏼。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根据🐹。

 

第二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矛盾的共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普遍性包含两层含义👐🏿: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处处有矛盾;②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是世界上的事物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根据。矛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不同事物的矛盾有不同特点👩🏼‍🌾,即事物不同📰,矛盾也就不同;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特点;③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为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之间是互相区别、互相对立的;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又是统一的🚛,两者互相依赖🏊💆🏼‍♀️、互相联结🔎;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即个别和一般🥷🏽、个性和共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矛盾学说的精髓,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对具体问题作具体的分析🍻🧧,是正确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第三节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一、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许多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有一种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从属地位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的道理🏊🏽,要求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照顾一般,做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二👆🏿、分清主流和支流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其地位和作用不平衡🙍🏽,其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作矛盾的主要方面。反之,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就叫作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次要方面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主流,同时🥜,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二者还可能相互转化,所以也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又不忽视支流,对于我们认清事物的性质🐌,正确认识和估量形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重大的决策👉🏽,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个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第十一章  掌握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

 

第一节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是人们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2、实践的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③实践是社会的活动💦;④实践是历史的活动💁🏽‍♀️。

 

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①认识来源于实践;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

一🌳、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属于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们的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和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感性认识以直接性为特点,它依靠生动🧑🏿‍💻、具体、直观的形象来反映客体。

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基本的反映形式。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𓀏。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感性认识有直接性、生动性、具体性等特点。

2♙、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

理性认识有三种基本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是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和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理性认识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这是一次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其原因有二📱:①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②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三、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无限性

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的需要,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

2💁🏽‍♂️、认识的无限性。

世界上存在无限多样的事物🤹🏻,人们认识了一种事物,还有其他事物需要认识👨🏿‍🦰👩🏻‍🚀;旧事物消失了,又会产生新的事物,新事物层出不穷🌷↔️,有待人们去认识👜,认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是无穷无尽的⭐️。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明人类的认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正是这种认识的辩证运动,推动着人类的认识系统和实践境界不断迈向新的阶段𓀃。

 

第三节  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一、本质和现象

1、本质和现象的含义。

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外在形式。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发展和存在的根据或内在原因,是组成事物各基本要素的特殊的内在联系。

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的🚣🏿‍♂️,表现在四个方面:①现象外露于事物的表面📆⬅️,本质深藏于事物的内部;②现象是事物的个别的方面,本质则是事物现象中共同的方面;③现象是易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④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则比现象单纯🌶、深刻。

2、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表现在:①本质和现象相互区别,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和矛盾;②本质和现象又是统一的,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的根据,本质总要表现为一定的现象👩🏻‍🌾;③现象是由本质产生的,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这样或那样地体现着事物的本质🥊。世界上既没有离开现象单独存在的本质,也没有脱离本质的纯粹的现象🧅。

 

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1、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和反映事物的内在根据和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两者是不相同的,各有其特点。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本质。现象和本质的统一决定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科学研究的任务即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三、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正确认识事物

1😟、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世界上的任何现象都有产生的原因🩲,任何原因都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事物或现象之间这种引起和被引起、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因果联系具有时间上的顺序性,即原因在前,结果在后。

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②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原因和结果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3、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承认因果关系的客观普遍性是进行科学研究👧🏽、获得科学认识的前提。科学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揭示事物因果联系,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把握因果关系🕺🍉,有利于总结实际工作经验;准确把握因果联系🚠,能增强工作中的预见性🎰。

 

第十二章  从生产活动出发认识社会历史

 

第一节  生产活动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一、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活动对人类社会至关重要,对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②生产活动是人类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③生产活动是一切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物质条件,统称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其总和就是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必要的条件。它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②地理环境影响着社会发展的速度;③地理环境影响着社会经济体系的一些结构和生产发展的某些方向;④保持生态平衡,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但是,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①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②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③地理环境对社会作用的大小是受社会条件制约的,特别是受生产方式制约的🍥。

3🚵🏽‍♂️、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口因素指的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以及人口的发展和分布等😁。

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②人口因素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

人口作为社会的自然前提🩲,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原因有三:①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②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③人口因素的作用受到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和生产方式的制约。

4、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为维护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就必须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以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为前提。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而尖锐的问题📫🍿。

 

三📩、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起着决定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②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③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社会制度的变革。

 

第二节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一🔦、生产力的含义及其构成

生产力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构成⤵️👃🏽,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能动的主导因素。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有三层含义:①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②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③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𓀒。

 

三、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其构成

生产关系就是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三个方面。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它是通过人对物的占有关系而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种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第三节  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社会存在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看🧛🏻🧔🏻,它既包括个体意识,又包括多种多样的群体意识;从社会意识的层次看🧐,它既包括低层次的👹🤐、不系统的社会心理,又包括高层次的🫢、系统化的思想体系(也叫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有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科学等。

政治思想是人们关于社会的政治制度、政治生活、政治组织、国家等问题的理论观点的总和。法律思想是人们关于法的关系、法的规范🗂、法的制度和设施的理论观点的总和。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社会意识形式🙇‍♂️,它借助于美的形象影响人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映🥍😬。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各个领域的具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是对社会物质生活及其过程的反映💩。

2、社会意识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3🙅🏻‍♀️、社会意识受反映者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巨大影响和制约,而反映者的立场🎽、观点、方法归根到底是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的🙋🏽‍♂️。

 

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是指:社会意识这种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用于社会存在,转化为物质力量,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表现为两种情况: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历史的发展进程。

 

第十三章  商品经济及其规律

 

第一节  商品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两个方面,它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二:①社会分工;②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具有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三、商品的价值量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区别。

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有密切的联系👨🏼‍🚒。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成正比🧸,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第二节  货币

一🤵🏻🛀🏿、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内在矛盾长期发展的产物,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就是指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概括起来💂🏼‍♀️,货币有五种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和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优化资源配置。

2、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完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发生分化,导致优胜劣汰🙅🏿‍♂️。

 

第十四章  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第一节  我国的民族政策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语言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具有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民族的形成和发展1️⃣🧗🏿‍♀️。

3🧑🏻‍💼、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二、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

1🪠🤚🏿、民族问题是指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中出现和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3🏕、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就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我国的宗教状况和宗教政策

一、宗教的本质和作用

1𓀒、宗教的产生及其本质👩🏽‍⚕️。

2、宗教的作用。

 

二😱、我国的宗教状况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我国的宗教状况。我国宗教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2👩‍💻、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重要意义。

 

第十五章  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维护宪法尊严

 

第一节  法律及社会主义法制

一🚼👏、法律及其本质

1、法律的概念。

法律是反映并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在阶级社会里,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2🎒🧒🏼、法律的产生和发展。

3、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二、法律的职能和特征

1、法律的职能:阶级统治的职能;经济职能;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2🚴‍♂️🤷‍♀️、法律的特征📜💅: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的强制性;③法律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具有明确的规定性🏦;④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社会规范,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三、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点🤿。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表现形式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国际条约。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基本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四😼、社会主义法制

1、社会主义法制及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意义🫸🏼。

3、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任务。

 

第二节  宪法

一🤽🏻‍♂️、宪法的概述

1、宪法的本质与特征。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确认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是其他法律制定的依据。宪法的特征。

2、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内容。我国的国家机构的构成👼🏽。

3、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的实施。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⑤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利👮🏿‍♀️;⑧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权益;⑨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①劳动的义务;②受教育的义务;③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④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⑤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⑥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⑦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⑧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⑨依法纳税🕑。

 

三、正确行使权利𓀓,切实履行义务

1、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2、正确行使权利,切实履行义务。

 

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2、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

 

第十六章  制裁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安定

 

第一节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一♿、违法的概念

1🏧、违法的概念🔕。

违法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违反现行的法律、法规🏇🏽,因而造成社会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

2📞、违法包括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和经济违法三类👌🏽。

3🙌🏿、违法人应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二🕎👨🏿‍💼、违法的特征

1✋🏽、违法是一种对社会有危害的行为🧝‍♀️。

2👈🏽、违反现行行政、民事、经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行为。

3、违法的主体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

4、违法的主体主观上有过错⛹🏻‍♂️,即有违法的故意或过失,或称主观上有过错🏰。

 

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1🧑🏼、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一种行政违法行为🙏🏿。它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危害社会、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应受治安行政处罚的行为。

2、最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①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②侵犯公私财物的行为;③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四、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

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又称治安行政处罚,是指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所适用的一种行政制裁措施。

2、责任能力和责任年龄。

行为人接受治安行政处罚,必须具有责任能力,达到责任年龄。

3、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的特征。

4、治安行政处罚的种类🧖🏿‍♀️:①警告🏸;②罚款🧑🏿‍🎤;③拘留⛵️🥮。

 

第二节  犯罪

一、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1🌻、犯罪的概念。

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触犯刑法的🚣🏽、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

2♧、犯罪的特征⛰:①社会危害性;②刑事违法性🍀;③应受刑罚的惩罚性。

3、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二🍛、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和共同犯罪

1、从犯罪的主观方面看🧑‍✈️,犯罪有故意和过失之分。

2🐂、从犯罪主体的人数上看,犯罪可以分为单独犯罪和共同犯罪。

 

三、几种常见的犯罪

十大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最常见的犯罪有六类。

 

第三节  刑罚

一、刑罚的概念和种类

1、刑罚的概念。

刑罚是指人民法院以国家的名义🥹,依照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适用的强制方法🦋。

2、刑罚的特点🖼:①适用机关只能是人民法院🙆🏿‍♀️;②适用对象只能是犯罪分子;③刑罚是一种强制方法,而且这种强制方法比其他任何强制方法都要更严厉🍦。

3、刑罚的种类🪠👮🏽‍♂️: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4、我国刑罚在具体适用时,要考虑犯罪分子犯罪的具体情况🌺。

 

二、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

1🤰🏽、刑事责任年龄👆🏼: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应负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龄。

2🙅🏼、刑事责任能力:指行为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行为的社会性质、意义、作用和后果,并根据自己的意志加以控制的能力📎😙。

沐鸣2娱乐